自在京都(在生活中复制一种叫作“在京都”的理想状态!不是旅游的京都,是生活的京都。前《新周刊》主笔、《人物》专栏作者、旅日作家库索散文作品! 苏枕书作序,蒋方舟、毛丹青、李长声推荐!) Kindle电子书
【编辑推荐】
- ★ “30岁时,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?”
- ★ 旅日作家库索,三十岁,辞掉工作,搬到京都。重启生活。
- ★ 克服恐惧与惊慌,接纳相遇和分离。发现生活的真意不过是自然发生。
- ★ 好日 逢人 一隅 脚下 喫茶。如果你感觉到了幸福,那它就是那一刻真实存在的东西。
- ★ “好在有这样一本定居京都的人写下的书”她选择了京都,也被京都塑造。
- ★ 不是旅游的京都,是生活的京都、自在的京都。也是作者独身一人在京都。
【内容简介】
对某个城市,从邂逅到客居,由旅人变成定居者,必然要经历反思、抉择,并最终鼓起勇气。给予库索力量的是在某一刻,她突然意识到“我应该与我热爱的成为命运共同体”。
于是,她来到京都,体会春樱秋叶,探看神社佛阁,寻访喫茶店、居酒屋……
在春天,赏过樱花;在夏天,去散步;在秋天,守住红叶;在冬天,喝酒吧;
在夜晚,行至山海;在午后,学插花;在傍晚,流连寺院;在清晨,做早餐;
春樱秋叶神社佛阁、咖啡馆、居酒屋、花道课………在京都,日日是好日。
她会在周末的清晨,跳上前往京都北部山间的首班公车,逛农家市集、挑几株含苞的花材、买上一盒艾饼,离开时山间仍有升腾的雾气,城市还未苏醒。
在“节分”日,立春的前一天,她会对着这一年的“最佳方位”吃下紫菜包饭,“不要说话,沉默地吃掉,愿望才能实现……”
学习花道数年,库索是不爱艳丽花材的,而花道老师恰恰告诉她:“花道这件事,就是要把不喜欢的东西也处理得很好啊。”
她时常去那些不太容易找到的深山古寺,流连至寺院关门,在石阶前的枫树下,听堂内钟声想起,看大门渐次关闭。
如她所说:“在这本书里,是我与京都的一段好时光,如春天一样舒缓的,如夏天一样热烈的,到了秋天就会结出果实的,一个人和一个城市之间的,稳定而坚实的互助关系,比人际更沉默,也更永恒。”
在这本书里,是游客视角外一个生活着的京都,是在地者秘而不宣的自在京都。如果你期待一位真正懂京都的人,带你一起探访它;如果你觉得疲倦,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复制一种叫作“在京都”的理想状态;这本书,总能给你答案。
【作者简介】
库索,旅日作家,资深媒体人,前《新周刊》主笔。1985年出生于贵州,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。2015年起移居日本,现居京都,游走于岛国各地。
【名人推荐】
① 当我的朋友库索决定去京都生活后,我总觉得,她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。在那个时空里,时间以更加缓慢的速度流淌,棒球少年的笑声绵延在空中久久不散,月亮悬在樱树上长久地不落下。我羡慕库索在京都的生活,并不因为她活在“诗与远方”。米兰·昆德拉说:“当生活在别处时,那是梦,是艺术,是诗。”可当在别处生活时,生活是樱花红叶,是刺身毛豆,是冬夜的一杯伪电气白兰。所有稍纵即逝、迅速消失于视野之外的日常事物,因为被库索认真凝视,而变得像蜗牛的跋涉,缓慢而沉静。——蒋方舟(作家、媒体人)
② 沉浸式的观察描写出了一个“零距离”的京都,这是一本“在地文化”的好书。——毛丹青(旅日作家)
③ 人在东京可以写日本,唯独不可写京都。京都是日本的另类,美在舞伎古庙,更美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。长居京都的库索才写得来。京都是她走出来的、睡出来的、喝出来的。——李长声(旅日作家)
④ 京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应习得与无常世事相处的办法,而这本书也向我们透露了京都的这种智慧。通过这本书,我们可以和库索一起,从最初对京都怀着兴奋、冲动、好奇的情绪开始,到渐渐放缓呼吸、成为一个京都人。——苏枕书(旅日作家)